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兴天下在线阅读 - 第130章 童生论战

第130章 童生论战

在徐铮的邀请下,李长青随着徐铮,来到了办公室,徐铮亲自给李长青倒了茶水。
  李长青见此诧异的问道:“公子这里奴仆如云,这等小事还要亲自动手?”
  徐铮笑了笑,说道:“你错了,我这里可没有奴仆,顶多存在雇佣关系而已。”
  “公子行事真是与众不同!”
  “也不是与众不同,而是我一直觉得奴仆这种人生依附关系,极度不正常。换句话说,要想社会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打破这种人身依附关系,把每个人解放成为独立的个体,使得他们知道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从而最大程度的激发个体的创造欲望,以致推动整个社会快速发展。”徐铮尽量在脑海里选择合适的词汇,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白。
  李长青听完后一愣,然后慎重的说道:“公子所谓的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岂不是我们的社会上千年来才形成的吗?”
  徐铮摇摇头,道:“非也非也!不同的社会形态形成不同的人身关系。”
  “不同的社会形态?”李长青有点张口结舌。
  徐铮也觉得这个话题过于深奥,于是从新起了个,说道:“李兄,对当今的朝廷怎么看?”
  徐铮的话再次把李长青惊了一跳,心道这位公子的话题怎么如此尖锐!
  李长青咳嗽了两声,趁机捋顺了思绪,道:“公子所言当今朝廷如何,这个话题实在过于庞大,不如我们说说‘萨尔浒之战’如何?”
  徐铮心道,这倒是个更有趣的话题,后世网络关于‘萨尔浒之战’的争论连绵不断,从各种角度分析了这场战争对于明朝,后金等的影响,自己可以不夸海口的说最起码十来篇帖子总是看过的。
  “好啊,我也正有此意!”徐铮当即笑着点头。
  “那我就献丑了!”李长青拱了拱手,道,
  “请!”徐铮示意道。
  “我个人认为‘萨尔浒之战’彻底暴露了我大明的种种弊端,表面看此战是败在杨镐的错误分兵策略上,其实则不然!萨尔浒之败,是败在大明身上,根源在于大明已经不如表面上那么强大,重重弊端彻底拖垮了大明的战斗力。”
  徐铮点点头,示意李长青继续说下去。
  有点激动难耐的李长青站了起来,眼睛在屋子里四处乱看,仿佛是在找什么趁手的家伙。
  最后也不怕徐铮介意,伸手把徐铮桌上的笔和纸拿起,然后在地上画了起来。
  “公子请看,此乃杨镐进军路线,二十万大军公分四路,杜松部三万人主攻西面、马林部四万人从北进击、刘綎部三万人主攻南面、李如柏部总攻西南,合围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杨镐坐镇辽阳,居中指挥。此计有主有次,有主攻,有佯动,虽算不得上好,但也不是自毁长城。”
  “但是关键是杨镐有一点没搞清楚,此时的明军也不是明初太祖时的明军,也不是戚继光将军时代的明军,而是对明军军队的战斗力估计过高!”
  徐铮拍了拍手,赞道:“你说的不错,这的确算得上是杨镐最致命的弱点!”
  李长青却摇摇头,否定道:“公子,若当时明军主帅不是杨镐,换成其他人呢?”
  徐铮道:“不外乎是!”
  “的确如此,当时就算换成其他人,也是一样!战前似雄鸡而骄,必败;战后如丧家之犬,必亡!”
  “说的好!”徐铮不无赞赏。
  “如杜松部,表面看是杜松性格暴虐,不擅长战斗,但事实上军队作战,如军力配置、阵法排列、军情刺探,战场地形,天气等方面至关重要,从古至今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系统知识。而杜松堂堂总兵,竟然对此毫无了解,强渡浑河,竟然不知道事先侦查,预设浮桥,从而导致明军缺乏火炮支援,虽占据高地,却被后金聚集优势兵力,从容击败。是杜松之过,也非杜松之过!从根本上说是我大明朝军制崩溃、败坏而导致的,堂堂一部总兵,竟然连最基础的系统理论都不能熟练运用,就能带兵打仗,岂不是沦为笑谈,焉有不败之理?”
  徐铮听到这里,眼皮子禁不住一阵跳动,心说这个李长青真不简单啊!别人往往是批评杜松不知兵、不善战、性格鲁莽、明军军备质量差、步兵打不过骑兵等等。他倒好,焦点直接戳到根子上头。有眼光,有见识!为什么世界各国都有几所著名的军校,这就是最根本的原因。要知道战争是一门极其深奥的学问,仅仅靠自学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国家的力量才能建立起完备的军校系统进行培训、教育。
  李长青喘了口气,继续说道:“更有甚者我曾听人言,当初明军号称十二万人,而后金才有多少人,六万人而已,还不是全部参战!这能说明什么,只用了六天时间,全军败北,除了说明明军军备差、战技差等,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空饷冒领!据我估测,明军能够战斗的人数只怕连六万人都没有!经此一役后朝廷并没有任何悔改,仍是巨资养兵,却不知道这海量的银子最终都进了谁的口袋!民力日益匮乏,军队越发孱弱,岂不就是一头纸做的老虎!当大敌当前,试问朝廷如何,大明又将如何!”
  李长青一口气说到这里,然后停下来重重的喘息了下,苦笑着继续道:“公子,我这也算回答了公子刚才的问题!”
  徐铮微笑着点点头,说道:“果然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徐铮停顿了一下,接着提出了一个假设,“我是说假如,假如有机会给你六万戚家军,让你来打萨尔浒战役,结果又将如何?”
  李长青闻言眼睛顿时一亮,道:“这个假设有意思,让我想一下!”
  “有了,有两种结果:倘若能速战速决,灭北方众贼不过谈笑间,灰飞烟灭;如果打成持久战,只怕胜负仍在两说。”
  “说的好!但是我想提醒李兄,倘若是名将,心中已知自家国力不便持久,必定用尽脑汁,计谋百出寻机或逼敌进行战略决战,从而尽快结束战争,这才是名将应起到的作用!”
  徐铮心中不知怎地突兀的想起了后世中国五十年代那场世界瞩目的伟大战争。
  “公子此言虽说有理,但也不尽然,要不然诸葛孔明也不会六出祁山而无果。”李长青毫不客气的反驳徐铮。
  “哈哈哈,此事又另当别论!”徐铮笑笑,从而结束了话题。
  因为徐铮清楚的很,这个假设是建立在一场或几场战役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诸葛出祁山那是大的战略问题,根本就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
  “我与李兄一见如故,如果李兄不嫌弃黄金山庙小,就留下来,让我们一起如何?”
  “公子不嫌弃我童生出身吗?”李长青有点自嘲的说道。
  “哈哈哈,我也是童生咧,科举我们可以慢慢来,事情也得一步步做,饭也得一口口的吃,李兄,你觉得我说的可对?”
  “然也,既然如此,那就多谢公子了!”李长青认真的长揖一躬,徐铮也是还礼。